抑郁倾向或抑郁症诊断的治疗意义 ——颍东区精神分析读书会掠影
编辑: 时间:2021-09-21
新学期开始了,新的一期读书会也开始了。9月10日晚上6:30—8:30,朱可然老师带领大家继续学习讨论《精神分析治疗:理解人格结构》中的《 抑郁和躁狂型人格》。
抑郁症患者需要宽容、尊重的氛围,需要真诚和共情的理解。抑郁患者性格敏感,擅长捕捉细微的情绪变化,擅长解读他人的表情,并以此印证自已那被批评或被排斥的感觉,所以咨询师必须努力保持恒定的态度、不存偏见的稳定情绪。
内摄型抑郁患者心中充满了敌意的内摄客体,他们坚信自已是受到排斥的,因此,他们忧心忡忡(期待性焦虑)。有时,他们明知故犯,似乎只有受到批评才能让其内心好受点儿。面对这样的患者,咨询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处理这些在意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观念(不良信念),通过揭示和面质患者不言而喻的期待性焦虑态度来撬动对其自身不良观念(不良信念)的觉察与调整;还可以通过尽量缩小其视线范围,从而使之逐渐意识到自己长期以来不由自主的预期心理。
对于内摄型抑郁患者来说,仅仅提供无条件支持是不够的。除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还需要确定自已对分离的愤怒是不会影响自己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或者希望自己对咨询师的索求与搅闹不至于吓跑咨询师。
情感依赖型抑郁患者主要存在空虚感、缺乏存在感,需要与人建立安全的联结。只要愿意做咨询(和咨询师建立关系),都会迅速好转;关键之处在于,这类患者需要长程治疗。有人认为,既然情况好转,就应该结束咨询。事实上,在结束咨询之后,患者的症状又会卷土重来。这就好象病毒感染引发起热的人,吃过退热药,以为热退了就是病毒病灶完全消除了的想法一样荒唐。因为将治疗过程内化,形成治疗外积极、可信的行为,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
治疗停止后的症状复燃,因为关系中断患者在潜意识层面可能会形成二次创伤。面对无力支付长程治疗费用的患者,咨询师需要尽量预先告知:当丧失再次降临时,可以如何应对,引导其与真实的、有情感的客体建立安全关系,比如养宠物。
抑郁患者害怕受到拒绝,焦虑不安,习惯通过猜想来验证自己内心里的不良预感。咨询师需要在患者意识中形成不良预感之前,给予其无条件的接纳,以真实的情感改变他们的猜测。
抑郁患者对遗弃十分敏感,会尽量回避独处。 在咨询中,需要特别重视患者的分离感受(孤独无助的感受),需要对各种分离可能给患者带来的困扰进行探索和解释,还应该探究他们自己是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丧失。
如果鼓励抑郁患者直面他自己的负性感受,会招致抗议的。因为在患者的认知与经验里:愤怒会导致别人远离自己,真情袒露会招致嘲讽与羞辱 。实际上,只有对真情袒露做出病态反应时,表达负情绪才会成为亲密关系的障碍。在纯真的孩子之间,或者在和正常的成人交往中,真情袒露不仅不会破坏人际关系,可能还会增进亲密感。
对于咨询师的努力, 抑郁患者也会以怨报德,然后他们又会陷入以怨报德的负疚情绪。这是令人伤心的事实。为了防御自己因为负疚情绪带来的不舒服,部分患者就会标榜自己的道德(强化超我)。有效的处理方案:就是避开他们的自我,直接攻击其超我。这种“攻击”最好是用玩笑的方式来表达,其中的分寸需要用心把握;而不是带有批评味道的解释,因为如果患者把批评内化,就会加重病情。
低价值、低自尊的抑郁患者习惯于牺牲自我来成全他人。在治疗中,如果患者从来就没有表现出对抗或者自私的方面,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当抑郁患者对咨询产生挑剔或不满情绪时,才说明咨询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如果一味地对他人理想化,就势必保留卑微的自体。咨询最终是要帮助抑郁患者摆脱“自我贬低”的状态,并将咨询师也看作是会犯错的普通人。
寻找抑郁的病因,需要特别关注抛弃(分离)和创伤(严厉的父母•严苛的超我)。这样的解释可以改变他们把痛苦全部归咎于自身缺陷的观点。
造成抑郁的原因常常是早年无法避免的分离使他们难以体会到父母的爱意和保护,他们被迫切断关系纽带,用抑制来抵御分离的痛苦,逐渐形成抑郁人格。因此,在治疗的结束阶段,必须反复探讨关于分离的主题。
抑郁患者VS自恋(耗竭型)和自虐患者,他们都存在恶劣心境。自恋患者的内心世界是空虚的,他们主观上缺乏渴求,对人际联系缺乏热情,他们更热衷于抵御羞耻。
9月10日是教师节。参加读书会的老师们各自在学校忙碌了一天,又相约聚会在一起读书学习。为颍东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加油点赞。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