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心理咨询中心】
01 你为什么总是说不出那个“不”字?
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明明自己手头一堆活儿,别人一开口让你帮忙,你还是不忍拒绝;
明明自己累得半死,别人一句“帮帮忙”,你还是硬着头皮答应;
明明自己时间宝贵,别人一有事找你,你还是把时间拱手相让。
你为什么总是说不出那个“不”字?因为我们害怕拒绝会伤害感情,害怕拒绝会让自己显得不合群,害怕拒绝会失去别人的好感,甚至害怕拒绝会让自己失去一些潜在的机会。
我们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
我们总是努力满足别人的期待,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我们害怕自己“无价值”,
我们害怕自己“不被需要”,
所以我们宁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别人。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讨好”真的值得吗?
正如《人间失格》中所说:“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作家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节目中自曝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她从小就被灌输“懂事”、“听话”的观念,总是害怕与人发生冲突,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总是习惯性地去迎合别人,哪怕心里有不同意见,也不敢说出来。我害怕别人不高兴,害怕被排斥,所以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别人开心。”
据她回忆,她曾经参加一个聚会,明明对某个话题不感兴趣,但为了融入群体,她还是假装很感兴趣地参与讨论。
“我甚至会在心里预设别人对我的期待,然后努力去满足这些期待,哪怕这些期待让我感到不舒服。”
这种“讨好型人格”让蒋方舟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感到非常疲惫。她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我感觉自己像一只‘变色龙’,不断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却失去了自我。”
蒋方舟的经历并非个例。
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都像蒋方舟一样,害怕冲突,害怕被拒绝,害怕失去别人的认可。
他们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他们努力去满足别人的期待,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他们活得小心翼翼,活得疲惫不堪。
02
拒绝不是自私,而是有原则!
三毛曾经说过:“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
拒绝不是自私,拒绝是一种态度,拒绝是一种有原则的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说“不”,我们都有权利为了自己的正当理由拒绝别人。
那些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而疏远你。
那些只会利用你的人,才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而翻脸。
所以,不要害怕拒绝,不要害怕失去那些不值得的关系。学会拒绝,才能让你的人生更自由。
如富兰克林所说:“一个人如果不会拒绝,他将一事无成。”
03
那些“举手之劳”,真的只是“举手之劳”吗?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明明自己有做事的能力,却偏偏要麻烦别人。他们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哎呀,帮帮忙吧,举手之劳而已。”
但这些“举手之劳”,真的只是“举手之劳”吗?你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真的只是“举手之劳”吗?
以前有个同事总是让我帮忙做各种表格、PPT,甚至一些私人事务。我每次都答应,结果自己的工作效率受到了很大影响,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我也很无奈。
去年,我的一个表舅让我帮忙给他孩子安排工作,我碍于情面答应了。但这孩子能力不足,工作态度也不认真,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最终我不得不亲自收拾烂摊子。我真后悔当初没有果断拒绝。
有时候,别人请你帮忙,并不是他们真的做不到,而是因为他们想要偷懒,而善良的你,却成了他们的“替罪羊”。
所以,我们要学会分辨,哪些忙该帮,哪些忙不该帮。我们要学会在拒绝与迎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合理的拒绝,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
04
如何优雅地说“不”?
1. 保持原则,态度坚决。
想要别人不乱求你办事,首先你要给人感觉你非常讲原则。该拒绝的时候,就不要犹豫,不要给对方留有幻想。
2. 有话直说,不要委婉。
如果你非常委婉地表达,而对方直接不接你的话岔,这样下来,你还是要接受别人的无理要求。与其如此,还不如有话直说。
3. 不要太在意他人感受。
在乎你的人往往不会在意你的拒绝,在意你拒绝的人一定不是真朋友。
4.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第三者身上。
有些人不善于拒绝,总是希望第三者当中间人,代替自己去拒绝别人。这也是一种让步,因为你缺乏拒绝别人的勇气。
5. 先温暖自己,再拥抱他人。
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别人,而是善待自己。只有先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去关心别人。
05
拒绝,是为了更好地拥抱生活
学会拒绝,不是让你变得冷漠无情,而是让你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拒绝,是为了更好地拥抱生活,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更快乐。
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别人,而是用来善待自己。
所以,勇敢地说“不”吧,你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