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安然心理咨询中心

Fuyang Enr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预约电话

18900582028

当前位置: 主页 > 婚姻与家庭 >

家庭生命周期

编辑: 时间:2018-07-16

家庭是有生命的,而且有个生命的周期,叫做「家庭生命周期」。

 

 

 

周期的第一个阶段,由青年人离家开始,这是个重要的时期,青年人需要成功地区分出自己与父母的分别,发展亲密朋辈关系,情感与经济都要取得独立。

 

第二是成为夫妻、建立家庭的阶段,由一个人变成两个人。 在这时期,双方都需要学习彼此适应,建立婚姻系统;重新调整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在个人需要及二人世界的空间中找到平衡。 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有人甚至认为婚姻才是一个家庭生命周期的开始,一个家庭的成败,全凭这时段两人如何磨合的功力。

 

第三阶段,就是有婴儿的时期,由二人变成三人;照顾小生命是首要任务,再也不能随着自己性子走。 这也是一个成熟期,有少还有老,这往往是三代同堂的状况,处处要为家庭着想。

 

角色转变

 

孩子渐渐长大,下一个阶段就是有青少年的家庭。 此时需要增加家庭界限的灵活性,以便允许青年人的独立;同时祖父母也面临衰老,夫妇二人对上一代及下一代的关系,都要重新商议。

 

第五个阶段,是孩子也到了离家的时候。 夫妇基本上又变回两个人,重新回到二人的婚姻系统,面对空巢的冷清。 人生走了一截路,青春不再,这也是夫妻关系的质素受到极大挑战的时候。 合拍的婚姻,在这时候最派得上用场,因为此时最需要的是彼此慰藉及支持,不和的夫妻关系,在这时段就更显得风雨飘摇。

 

跟着第六个是晚年期,又再面对角色及辈分的转变。 孩子长大了,父母却变成孩子,需要照顾。 开始面对疾病、死亡,亲人离逝,失去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及其他同辈人的伤痛,到最后,也要准备接受自己的死亡。

 

这个家庭生命的周期,与一个人的成长及衰老息息相关。 因为成长与衰老绝非个人的事,身旁永远反映着很多的人和事,就是这些人际关系决定了我们是否活得精采,还是万劫不复。

 

 

 

 

 

1

 

我们常说人不会改变,其实人天天都在改变,我们的任务及角色转变,一早就家庭生命的每个周期所决定了。 当家庭关系发生问题时,往往都是因为没有完成各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及角色调整。

 

例如,青年人离家,过程中会发生很多阻碍。 太粘家、太受保护的孩子,都比较难以面向外面的世界。 但是,最困难的莫如父母关系长期处于难以解决的矛盾,而孩子就习惯性的从中为他们周旋,所谓三角关系,指的就是这一个情况。 卡在三角关系中的孩子,即使成功离家,情感上仍很难突破,甚至千方百计赶回家中,很多患上情绪病的孩子及青少年,都是同一心态。

 

纠缠不清

 

刚刚在上海就见到一个拒学的 17 岁少女,她看着长期无法交谈的父母,知道没有自己的周旋,他们将过不下去。 原来父亲天天不是喝醉就是打麻雀,母亲叫不动他,就会说:是女儿生病了,叫他回来;父亲只有听到女儿出事,才会回来。 如此一来,女儿就非要出问题不可。 她一方面埋怨被父母利用,一方面却说:我愿意!

 

这种纠缠不清,以各种面貌出现, 后果都是一样:孩子离不了家!

 

进入婚姻阶段,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最常见的问题是经过一段时间,彼此仍是格格不入。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很多人都说这是个性问题,其实婚姻的道理,就是不再任性,肯为对方付出,当然不是完全听从另一半,但总不能完全自以为是。 很多不幸的婚姻,都出错在这里,不是把另一方强塞在自己的要求中,就是坚持自己的位置,结果双方都没法在婚姻中找到支持和安慰。

 

孩子的来临,可以让夫妻学会互相合作,享受小家庭生活;也可以让夫妇变得陌生,孩子不但没有把父母拴起来,反而把他们隔开了。 我在纽约的中心,就遇上我老师处理一对带来小婴儿的夫妇,老师让小爸爸为婴儿换尿布,只见他手忙脚乱的,几乎把孩子摔倒地上。 原来母亲对父亲一点信心也没有,婴儿成为母亲的全部安慰,父亲却无门介入,如不及早让他们合作做父母,夫妻的隔膜将会日渐增加。 而教育孩子的分歧,是夫妻最常出现的问题。

 

孩子到了离家的时候,夫妇又必须重新估计彼此的关系。 有问题的夫妻,这时候问题就变得更敏锐。 我曾经鼓励一对多年貌合神离的夫妇说:「多年的不幸都过去了,现在应该是一个把关系重新整理的好时候。 」妻子却说:「有些恩爱夫妻,到老不也是患上痴呆症,什么都忘记了,一切又有什么分别? 」

 

2

 

也许没有分别,但这是一个选择。 我一向认为,任何人都有责任让自己及身边的人活得好一点,即使最后一切都会完结。

 

这个家庭生命周期只是一个参考, 但是每个阶段都是一环扣一环,哪个阶段的工作做得不足够,就会影响另一阶段。 未雨绸缪,你想想,自己现在处身在周期的哪一阶段? 也许这里有值得深思熟虑的地方。

 

撰文李维榕

来源香港信报专栏

------分隔线----------------------------